日期:2023-02-20 14:58:33瀏覽量:52003
低速外轉子輪轂電機直接驅動車輪,無須配以減速機構。外轉子輪轂電機的轉速最高為2 000 r /min。與內轉子輪轂電機相比,外轉子輪轂減速電機結構簡單緊湊,軸向尺寸減小,傳動效率進一步提高。但是,當汽車起步、爬坡時對電機轉矩需求較大,由此引起的大電流容易使動力電池和永磁體損壞。
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等單位研制的電動汽車IZA、三菱公司研發的Lancer Evoluation MIEV、英國PML Flightlink 公司推出的Volvo Recharge C30 和Ford0150、通用公司研制的GM’s S10、英國ProteanElectrics 推出的Protean Drive、日本普利司通公司以及加拿大TM4 公司研發的輪轂電機均采用外轉子輪轂減速電機結構驅動方式[6]。Protean Electrics 公司開發的外轉子輪轂電機如圖2 所示。
與國外相比,我國輪轂減速電機結構驅動式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起步較晚。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等單位聯合研制了“春暉”、“登峰”系列電動汽車,輪轂電機最高轉速為510 r /min,汽車最高時速為50 km/h。比亞迪公司研發了ET 輪轂直驅式純電動汽車,輪轂電機最高轉速為5 500 r /min,最高車速為165 km/h。奇瑞汽車公司研制并在上海車展上展示了“瑞麒”X1 電動汽車,輪轂電機最大功率為166 kW,最大轉矩為1 650 N·m。此外,廣州汽車集團在廣州車展上推出了“傳祺”電動汽車,采用Protean Electric 公司的輪轂電機,電機最大功率為83 kW,最大扭矩為825 N·m。國內汽車生產廠商、高校及科研院所具備了一定的電動汽車開發能力,但對輪轂電機驅動技術的研究仍不成熟,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[4,7]。因此,對電動汽車輪轂減速電機結構領域進行研究,增強自主創新意識,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輪轂電機驅動技術,提高我國電動汽車核心部件的量產能力,對促進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