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3-02-20 14:57:33瀏覽量:62435
輪轂減速電機結構驅動技術要求
考慮到電動汽車運行工況的復雜性,并結合輪轂電機驅動方式的特點,對輪轂電機的技術要求主要包括: ( 1) 由于汽車自重和輪轂空間有限,要求輪轂電機具有較高的轉矩密度; ( 2) 為滿足汽車的快速起動、加速、爬坡和頻繁起停等要求,輪轂電機應具有非常寬的調速范圍和較強的抗過載能力,且在較寬的轉速、轉矩工作區域內能保持較高的效率;( 3) 輪轂電機應能承受高溫、低溫、劇烈振動和多變天氣的影響,在各種惡劣環境下能夠正常工作; ( 4)在多種復雜行駛工況下,輪轂電機應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較高的控制精度。
直流電機、感應電機、永磁同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都已經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驅動系統。與其他驅動電機相比,永磁同步電機具有體積小、質量輕、響應快、效率高等優點。此外,永磁同步電機除了具有高功率密度、高轉矩密度和高效率外,還具有獨特的弱磁擴充能力,永磁同步電機在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。永磁同步電機能夠滿足上述輪轂電機技術要求,因此,永磁同步電機是電動汽車輪轂電機的最佳選擇。
輪轂減速電機結構驅動形式
按照輪轂減速電機結構驅動電機轉子類型不同,輪轂電機分為高速內轉子電機和低速外轉子電機兩類。
內轉子輪轂電機
高速內轉子輪轂電機的最高轉速為15 000 r /min。為了滿足車輪實際轉速的要求,需要與減速裝置配合使用,來達到減速增扭的目的。內轉子輪轂電機對電機要求不高,但是由于引入了減速機構,使輪轂電機結構變得復雜,并增加了汽車非簧載質量。除此之外,減速機構磨損較快,容易造成輪轂電機使用壽命縮短、不易維護等缺陷。
日本對高速內轉子輪轂電機的研究較為深入,慶應義塾大學等多家單位研發的ECO、東京大學研制的UOT March II、三菱公司開發的ColtEV、Keio 大學研發的Colt KAZ、豐田公司開發的FINE-T 等電動汽車均采用行星齒輪作為內轉子輪轂電機的減速機構[5]。英國QinetiQ 公司電驅動汽車配以減速箱作為輪轂電機減速機構。此外,NTN 公司研制的鈴木雨燕電動汽車Q’mo 采用擺線式齒輪作為輪轂電機的減速機構。法國米其林公司研制了用于電動汽車的主動車輪,該主動車輪集成了驅動電機、主動懸架、懸掛電機及盤式制動器等部件。由于米其林公司的主動車輪具有優越的性能,法國跑車公司Venturi 所研發的四輪驅動跑車Venturi Volage 就采用了該主動車輪技術。米其林公司開發的內轉子輪轂電機如圖1所示。